Search

幾天前在埃及的考古隊宣布發掘出59件保存良好、距今約2,500年的木棺,而裡面放置的就是所謂的「木乃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幾天前在埃及的考古隊宣布發掘出59件保存良好、距今約2,500年的木棺,而裡面放置的就是所謂的「木乃伊」,是考古學界的大事。

說到「木乃伊」,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萬聖節纏滿白色布條的人形移動物吧?有點年紀的則是電影神鬼傳奇的印和闐,以及裡面活人獻祭的劇情。在今日的芭樂文中,Berch老師以智利的Chinchorro木乃伊為例,揭露其較不為人知的「感性」的那一面。怎麼說呢?Chinchorro的木乃伊製作恐怕與社會階級、祖先崇拜無關,而可以視為是社會連結的延續。在距今七千年的智利海岸沙漠區域,Chinchorro做為社會結構相對單純的小型社群,由於環境因素被迫面對極高的嬰幼兒死亡率。面對心理的衝擊與悲傷,選擇投入資源,透過形體的轉換使得離世的親人能以不同形式繼續參與社會活動。因此,我們看到的木乃伊不只是安地斯山最早的生死或宇宙觀的呈現,還包括以人性情感為出發的社會價值。

https://guavanthropology.tw/article/6839


Tags:

About author
芭樂人類學創始於2009年11月,以台灣青壯人類學家為主的共筆部落格 ,七十多位輪值寫手多任教於大學及學術機構,從人類學觀點探索日常生活、文化況味、社會張力、與世界百態。 芭樂每週一固定上架,此外不定期推出番外篇與 iGuava專題。
「芭樂人類學」粉絲頁
View all posts